不息的追寻丨“他们为我们牺牲,我愿用余生为他们找家” 山东老兵17年写上千封信送无名烈士“回家”
2025-04-05 14:01 海报新闻
44位无名烈士与亲人“团聚”
“要和时间赛跑!”张景宪说,时间紧迫,自己早一点帮烈士找到家,烈士们就多一分“再见”亲人的可能。
17年来,张景宪的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行程超万里。他联合邮递员、志愿者、媒体等社会力量,形成全国寻亲网络。截至2025年4月,他已成功为44位烈士找到亲属,每段重逢都催人泪下。
2025年清明节前夕,张景宪为无名烈士擦拭墓碑。
“徐彦墩烈士牺牲时19岁,其母亲因思念哭瞎双眼,临终前拉着大儿子的手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弟弟。直到70年后,2016年,我们寄出的‘家书’让烈士终与家人‘团聚’。”张景宪回忆说。
“每年春节,他母亲都在桌上给他放一双筷子,觉得儿子早晚会回来团聚。”这是来自江苏的烈士王殿华的故事。当年,王殿华参军5个月后就牺牲了,母亲坚持找了他十几年,一直坚信他还活着。每年春节,母亲都会在饭桌上给他留一双筷子,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老人去世。
一个个“团圆”的动人情景,成为张景宪为烈士寻亲的不竭动力。他将这些年结识的热心人组织起来,成立菏泽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协会。随着寻亲力量的壮大,该协会不仅为张和庄烈士陵园的烈士找到亲属,还在为更多的烈士寻亲。
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