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以“潍坊样板”书写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2025-04-08 17:08 大众网
潍坊的实践智慧,体现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产教融合平台体系。从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到行业共同体,从现代产业学院到海外“班·墨学院”,这张覆盖全域、联通国际的平台网络,成为要素集聚、资源整合的强力载体。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堪称典范。服务现代高效农业的联合体,将农业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及农户纳入统一平台,形成从品种研发到技术推广的完整链条。在智慧农业大棚里,学生既参与作物种植,又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产学研用深度交织的创新场景随处可见。
产业学院的“潍坊模式”更具突破性。潍柴产业学院首创的“双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使企业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三年来,这类产业学院累计开发新型教材213本,建设实训基地152个,设备投入超6亿元,真正实现了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价值重构: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在潍坊的实践中,产教融合已超越传统的人才培养范畴,演变为驱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市域产教联合体内,企业技术需求直接转化为院校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快速进入产业化通道。这种“需求牵引、协同攻关”的机制,使技术创新周期平均缩短30%。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与企业的合作颇具代表性。针对肉牛养殖关键技术,校企联合组建研发团队,不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技术,更将VR虚拟实训系统输出到坦桑尼亚。这种“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国际输出”的模式,生动诠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