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水至清则无鱼?非也!
2025-04-09 14:43 大众网
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看,清澈的水源,才能涵养出健康的鱼群,一池污水,只能是浑水摸鱼者的乐园。每一位公职人员都是政治生态中的因子,他们的言谈举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不良的政治生态中,就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一些缺乏自律的人会放宽自我要求,将不正常的潜规则当成显规则,长此以往,身在其中的人就会像“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样,逐渐丧失原则和底线,不仅贻误部门和地区发展大局,还会破坏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甚至出现代际传递。要知道“政治生态有时候像自然生态一样,一旦破坏它的恢复是非常慢的”。
“德不孤,必有邻”。古往今来,坚守原则的人从来不缺乏世人的理解和赞美。从杨震面对重金诱惑时,心中坚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到王溥面对微小衣物都秉持的“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再到焦裕禄用《干部十不准》勾勒清廉的鲜明轮廓,廖俊波严词拒绝从小玩伴私下请托。他们哪个不是追求“至清”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至清”换来风清气正的一方政治生态、换来一域百姓的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廉洁奉公者自带“朋友圈”“工作圈”的清洁功能,让江湖义气和乌烟瘴气无机可乘。他们凭借对清廉的执着,汇聚起一股正义的力量,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挚友、诤友,“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共同营造一方风清气正、遵纪守法的干事创业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