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雌株杨柳的繁殖本能与城市化进程的冲突日益凸显。飞絮携带灰尘引发过敏,易燃特性威胁安全,市民“掩面而行”的尴尬背后,是生态效益与民生需求的博弈。古人笔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浪漫,在现代城市语境中遭遇挑战。
科技手段可缓解飞絮之困,但根本出路在增加树种多样性、推广无絮品种、合理规划绿地等。只有在城市治理中“不搞一刀切”,实行树种更新逐步替换雌株,又保留现有树木功能,兼以技术手段缓解矛盾,在保护与治理间寻求动态平衡,方能从源头减少“生态副作用”,实现从“对抗自然”到“智慧共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或许,某一天滨州的四月街头,人们不再忙于躲避飞絮,而是驻足欣赏杨柳新绿。那时,“科技控絮”的智慧与“尊重自然”的谦卑,将共同织就一幅现代版的“春絮图”。

责编:吕芳缘
审签:纪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