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当“城市美学”撞上“商业命脉”:“三色禁令”折射出城市治理困境

2025-04-09 17:22   大众网

  “城市哲学”——勿要权力任性

  城市的魅力,在于其多元共生的烟火气。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的宽窄巷子,正是因为保留了各具特色的店铺招牌,才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文化地标。当三河市的商户被迫将招牌换成单调的浅灰色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品牌辨识度,更是城市的文化记忆。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权力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冲突。城市管理者追求的“整洁美观”,不应以牺牲商户的生存权为代价。正如《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所强调的,城市治理要“在规范中体现特色,在特色中提升品质”。唯有尊重市场规律、保障商户权益,才能实现城市治理的善治与善为。

  站在三河市的街头,看着那些被强行“改头换面”的店铺,我们不禁思考:当城市治理陷入“整齐强迫症”的怪圈,谁来守护商业文明的多样性?或许,真正的城市美学,不在于色彩的统一,而在于包容差异的胸怀;真正的治理智慧,不在于权力的任性,而在于尊重市场的温度。这场关于招牌颜色的争议,理应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镜鉴。(高唐 康朋)

  

责编:乔思亚
审签:侯 晓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