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多地探索“游烟”治理:行走中的烟味困扰如何破解?

2025-04-10 19:19   海报新闻

  数据显示,上海成人吸烟率已从2010年的近27%降至19.2%,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仍导致城市人群二手烟暴露率高达47.6%。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但室外二手烟情况却不容乐观。

  上海多部门曾联合对超万名市民开展“游烟”相关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近六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超七成市民表示不能接受“游烟”,为上海治理“游烟”提供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图源:微博)

  基于这一事实基础,这次全网热议的“控烟令”则是做到了从内到外升级,主要是针对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将多举措重点推进“游烟”治理。这一创新实践,再次展现了上海在公共健康治理领域的创新魄力。这一实践不仅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探索,更为全国控烟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

  “游烟”治理“各显神通”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针对“游烟”现象这场关乎公共健康的无声战役的治理行动早已展开。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FCTC)的谈判进程。经过四年的磋商,中国政府于2003年签署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该公约第八条明确规定,缔约方应以立法、行政等措施防止公众在三类室内场所接触到烟雾——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内公共场所。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