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极·湿地之春②丨守护大河之洲的“生态警长”:十四载步履不停,绘就人鸟共生画卷
2025-04-11 18:45 海报新闻


“人工巢”与“零发案”:科技与共治的力量
在杨华章的办公桌上,一张东方白鹳巢穴分布图格外醒目。2006年起,保护区陆续搭建30多个人工巢,每个巢上安装监控设备,为这种全球仅存7400余只的濒危鸟类提供“安居房”。如今,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2024年记录到202个巢穴、526只幼鸟破壳,种群数量占中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科技赋能之外,“共治”是另一把钥匙。“分局推动组建‘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联合科研机构、油田企业、公益组织等30余家单位,形成‘海陆空一体化巡防’网络:警车与无人机巡航、志愿者徒步巡查、渔民充当‘情报员’。”杨华章自豪地说道,“我们辖区已连续7年刑事案件零发案,大部分问题通过教育化解。”
群体的坚守正在改变这片土地。7年刑事案件零发案的数据背后,是无数次化险为夷:劝阻试图捡拾鸟蛋的游客,教育违规垂钓的爱好者,查扣误入保护区的采砂船……“生态保护不能只靠惩罚,更要播撒敬畏自然的种子。”杨华章说道。


与鸟为邻:一场温柔的“边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