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筋骨”强了,地面才能更靓 德州地下管廊建设为城市更新赋能
2025-04-11 21:58 大众网
《办法》创新性地提出 “地上地下协同更新” 理念,通过三大策略打通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
腾挪地下空间,激活地面活力。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同步建设微型管廊,将水、电、气等管线集中铺设入地,从而腾出地面空间用于建设停车场、社区花园等。对于苏禄王御园片区等文物保护区域,采用非开挖技术敷设管廊,既有效保护了历史风貌,又实现了管线的升级改造。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施工扬尘减少了90%,赢得居民广泛好评。
基础设施 “做减法”,城市功能 “做加法”。将电力、通信等12类管线整合纳入管廊,把释放出来的地下空间用于建设地下商业街、物流通道等多功能复合设施。在堤顶路试点 “管廊 + 海绵城市” 项目,在管廊顶部覆土2米建设口袋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实现了雨水的滞蓄和再利用。
数字化赋能,让更新更 “智慧”。建立市级地下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管廊运行数据,动态优化区域能源、水务调度。实施后,管线迁移类市民投诉量下降了55%。

在首批试点的运河片区,城市更新成效已逐步显现。
在居住环境方面,空中 “蜘蛛网” 全部入地,20个老旧小区彻底告别 “水压低、电压不稳” 的困扰。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利用腾退空间新建3处社区食堂、2所幼儿园,15分钟生活圈更加完善。经济活力逐渐释放,运河商业街吸引了50家商户入驻,带动片区租金上涨30%,新增就业岗位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