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篆到隶过渡的里程碑:这块刻石缘何被誉为“石刻中的大熊猫”?

2025-04-14 07:59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这块刻石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更在于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西汉的隶书,流传下来的书迹极为稀少,而莱子侯刻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刻石书法古拙苍简,用笔劲挺,气势开张,丰筋力满,趣味横生,笔画恣纵而有法度,刀刻与书写浑然成趣。它展示了汉字从篆到隶的过渡性书体,是隶书成熟之前的珍贵作品。清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方朔相继称赞为其发声,莱子侯刻石很快声名鹊起,几乎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程度。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称莱子侯刻石“世俗罕见,金石研究必从解读此石开篇”,将莱子侯刻石推崇至极高地位。

  20世纪80年代,莱子侯刻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刻石几经辗转,终于在2002年落户邹城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如今,当人们站在邹城博物馆的展厅里,凝视这块刻石时,它用千年的沧桑,继续向世人诉说着西汉的辉煌历史,见证着汉字演变的神奇轨迹。

  邹城是孟子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鲁文化的发祥地。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邹城博物馆展示的邹鲁文化、悠久历史、重大考古发现及其成就,是了解和研究邹城历史,探讨邹城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面貌的重要实物资料。截至2024年11月,邹城博物馆藏品总量12166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78件/套(一级文物38件/套)。包含铜器、石器石刻砖瓦、陶器、碑帖拓片、瓷器、古籍图书、其他类等共33个文物类别。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