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记者手记|没想到,济宁竟是座“双面之城”
2025-04-14 16: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子慧
在济宁,我经历着奇妙的“时空转换”——上午还置身未来智能工厂,看机器人精准运行复杂轨迹;下午已漫步尼山圣境,在大学堂细读竹简上的圣贤文章。不曾想,它竟是一座在传统与未来间自由穿梭的“双面之城”。
山东新能船业联合车间
去山东新能船业采访时,我带着对传统船厂的刻板印象:油污、噪音、粗放的体力劳动。然而,智能化联合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焊接、AGV无人运输车穿梭配送,仿佛置身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这场“反常识”的工业革命,源于济宁能源的本土资源、中集集团的海工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方案和武汉理工的设计智慧。四方合力,让传统造船厂蜕变为智能工厂——年产能240艘绿色船舶的背后,是全流程数字化的底气。物联网平台的实时数据,更让上下游企业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原来,当造船业装上“数字大脑”,重工业也能拥有“精致的灵魂”。
惊叹未消,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又带来更猛烈的认知冲击。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智能未来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