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成新兴社交方式攻略层出不穷 乱挖“野菜”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2025-04-14 16:39 央广网
“打野”有的是户外运动公司或者俱乐部策划组织发起,有的是三五成群的家庭组团自发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点击量较高的“打野”攻略或视频,一般都有团队在精心打理。一位策划组织“打野”活动的户外旅行博主告诉记者,社交平台上“打野”攻略泛滥,一些自驾游客看到网上攻略就自行前往,而不是提前联系好当地向导,给自身安全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很容易误采村民的农作物。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攻略太泛滥了!有很多自驾的朋友,自己出行去了这个地点,但是他其实自己并不能认得更多的野菜,所以可能就会破坏农家的劳作物。又加上农民的田是在山上,没有一些标志性的能够标示是他的田或者他的管辖范围,就导致散客去了之后,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农家的,就直接进去破坏了。”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故意损毁农作物需承担赔偿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何龙表示,私自翻越围栏进入他人承包地挖掘的,如果达到数额较大(1000-3000元),可能涉嫌构成盗窃罪。因挖掘导致误采他人药材的,如果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也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总体来说,“打野”损毁农户作物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刘东辉也表示:“具体来说就是侵害个人的财产权,当然有可能也会侵害集体财产权。我觉得可能是个野菜,这样的认识错误并不影响侵权的成立;组织者如果没有尽到组织者的一般义务、注意提醒的义务,可能和个人侵权的主体需要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