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成新兴社交方式攻略层出不穷 乱挖“野菜”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2025-04-14 16:39 央广网
记者注意到,4月11日至13日, “彭州发布” 接连发文,针对市民游客“打野”行为作出劝导。部分不文明的野蛮行为让当地村民苦不堪言,中药材被误挖、菜园遭破坏,甚至与村民引发冲突。官方提醒游客不违规采摘、采挖农民种植的药材、瓜果蔬菜等物。要自觉服从当地巡逻队、网格员、村干部的劝导,不踩踏、毁坏庄稼,珍惜群众辛勤劳动成果。陈贵静表示,为了有序引导来村里“打野”的游客,他们正在谋划一些专供“打野”的线路,努力在“打野”活动中,让游客和村民共赢。
陈贵静提到:“我们规划了一些线路,让他们来打野,比如说哪个区域对作物没有影响的,刚好有野菜的。相当于固定到哪个地方打笋,你就按照市场价格买回去就可以。也希望通过流量让村民的东西能更好更快地卖出去。通过正常地劝导,我们更希望他们来了以后,能把流量变为乡村振兴的助力。”
此外,长期从事植物学研究的昆明学院副研究员郭建伟表示,不建议市民采摘野生蔬菜。首先,很多人并不能准确区分哪些野生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植物可能是重要的保护植物;其次,部分基层医院并不熟悉野生植物毒性及其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市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很多野生植物,有些专门搞分类的专家,他都不一定能区分得很清楚的。就类似于采野蘑菇一样,万一真的中毒了,留着一定的样品直接去医院,这样可能更加安全。”郭建伟说。(央广网)
责编: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