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关税冲击之下,中国企业应该去哪里建厂?

2025-04-16 13:27   界面新闻

  4月14日,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团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发布了由吴肖乐主持编写的《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及供应链波动指数》报告。该指数基于大规模数据的量化分析,力求全面反映中国出口贸易与全球供应链的实时波动状态,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与趋势判断。

  指数报告从多个维度呈现了2022年至2024年我国对外供应链波动的结构特征。

  从国别来看,上述报告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发展型伙伴,包括东盟和墨西哥,主要特点是中国企业与海外购买商之间的供应关系较为稳定,但商品贸易额波动上升,反映出贸易活跃度在上升背景下保持了一定的供应链韧性。

  第二类是“动荡型伙伴”,包括金砖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其特点是中国企业与国外购买商之间的供应关系不稳定,且商品贸易额波动显著, 表明受到多重外部冲击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类型中存在内部差异:金砖国家的贸易波动主要源于出口增长,而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波动则更多来自出口下降。

  第三类是“平稳型伙伴”,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韩国,其典型特征是中外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较为稳定,商品贸易额波动幅度较小,整体供应链运行较为平稳。

图片来源:《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及供应链波动指数》报告

  “美国加征关税后的贸易趋势变化可以进行后续的实时监测,例如,我们可以监测某个品类在全球的流动情况,这对企业而言更有意义。”吴肖乐表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