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造华章 | 文化“两创”下,五音戏在淄博的蝶变新生

2025-04-16 11:23   鲁中网

  走进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鲜樱桃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戏服道具、一段段生动的影像资料,将五音戏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除了戏院自身的接续传承,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还将舞台搬到社区、学校、企业里,让古老戏曲融入市民生活,为五音戏的延续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窦女》剧照

  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与戏曲结缘,形成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打开思路,多措并举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举办国家艺术基金五音戏表演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等系列活动,培养更多的五音戏表演人才;将年轻人担纲主演的戏曲送上舞台,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开展五音戏进校园等“五进”活动,举办五音戏表演人才培训班,激发青少年对五音戏的热爱。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接过了五音戏传承的接力棒。

  数字化技术也为五音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鲜樱桃纪念馆内,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副院长高殿岗为记者播放了1935年邓洪山老先生的唱腔辑录。他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相对完整、权威的五音戏艺术文献、音视频资源库。这一举措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大家提供五音戏历史资料的浏览与查询,让更多人能够快捷地了解五音戏在淄博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