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筝鸣时评丨欲教以廉 先使之俭

2025-04-16 17:49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清代名臣陈廷敬有言:“贪廉者,治理之大纲;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告诫人们,治贪墨和倡廉洁,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奢侈和节俭,是贪或廉的基础。要教育官员廉洁,应当先让他们形成节俭的作风。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节俭,经常将俭与廉联系到一起。《说文解字注》中说:“廉,引申之为俭也”,东汉刘熙《释名·释言语》记载:“廉,敛也,自检敛也。”后来便逐渐将“廉”引申为节俭、少拿、不贪取等含义。崇尚节俭也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唐代司空图在《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中说:“俭足养廉。”宋代在陈襄《州县提纲》中说:“节用养廉。”清人汪辉祖更是直言:“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由此可见,廉为政之本,俭为廉之基,厉行节俭对廉洁从政具有重要意义。

  俭何以养廉、助廉?正所谓“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俭可以节制私欲,私欲减少就不容易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而且节俭的生活能够培养廉洁正气,“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贪图奢侈就会贪图名利,志向气节也就低下卑贱;崇尚俭朴节约,对别人就会无所求,对自己问心无愧,这样才能培养出廉洁的情操,进一步牢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