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采取“驾照式”记分的方式,将医保基金监管延伸到“人”
2025-04-17 17:58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深度融入数字济南建设,医保码累计激活861.15万人,扫码就医覆盖全部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基金预测等16个数据模型,提高职工门诊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在2388家定点药店开通门诊统筹结算。居民医保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65%,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75%。将辅助生殖技术等纳入医保支付。2025年1月起,将生育产前检查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截至2025年3月,已有22.2万人次就诊。实施即时结算改革,全面压缩医保基金结算工作时间,实现医保基金拨付当月申报、当月结算。
开发“AI+人工客服”协同服务,打造24小时在线服务窗口,累计服务群众128万人次。完善掌办、网办等多种服务渠道,19项高频业务实现视频办理,医保业务不见面办理率达98%以上。畅通异地就医结算,全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就医结算服务,2024年为875.86万人次来济群众联网报销,占全省异地联网结算量的65.71%。
享受长护险待遇失能群众达7.71万人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按照“全民参与、全域覆盖、互助共济、责任互担”的原则,建立基本医保、财政、福彩公益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稳定资金收入来源。落实国家局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划分6个失能等级,根据群众失能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的不同实行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职工、居民报销比例分别为90%、70%。将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扩大长护险待遇覆盖面及受益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失能群众达7.71万人,累计支付待遇18.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