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青岛故事 | 青岛“新农人”:直播变“农活”流量成“农资”

2025-04-18 07:0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但在“渔二代”刘元键的记忆里,出海捕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父亲大多数时候都是出远海,一去就是四五个月,一年只能见父亲一两次。“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村大队收到电报,父亲的船还有几天就回来了。”刘元键说,接到通知后,自己便每天放学后都去码头上看父亲的船有没有回来。

  因为目睹了父辈们的辛苦,刘元键开始思考如何让村里的特色海产品为更多人所知,从而让渔民们的生活更好。在他看来,村庄有故事、直播有优势产品,这是难得的“流量入口”。

  想明白了这件事,2016年,刘元键辞掉了原先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创业,从甜晒鲅鱼这个优势产品入手,发布父亲制作甜晒鲅鱼的视频,在直播间展示制作过程,并推荐起自家甜晒鲅鱼。

  刘元键在展销会上推介甜晒鱼。

  “刚开始直播,对着手机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一片混乱。”刘元键回忆说。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直播的引流效果“相当不错”。通过每天坚持直播,总结话术经验,现在他能熟练地为大家介绍港东村,跟粉丝互动的时候他还会介绍产品烹饪方法,并快速应对直播间粉丝们的各种提问。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刘元键加强了与本地渔民合作。“谈好价钱后包船,整艘船打捞到的东西都归我们。”他表示,这样本地渔民不用愁销量,省心省力,而销售经验丰富的自己则一心扑在包装、加工、宣传和销售上。如此的“分工合作”,也帮助港东村的海产品从零散销售模式走向规模化和标准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