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青岛故事 | 青岛“新农人”:直播变“农活”流量成“农资”

2025-04-18 07:0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从传统农耕文明的“守护者”转变为数字时代的“弄潮儿”,这群“新农人”的镜头里,有脚沾泥土的务实,也有仰望星空的创新。随着“新农人”的不断创新和探索,直播间的商品类别不断扩展,通过网络推广出去的不只有农村各种各样的纯天然食品,还有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

  峰山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同功是青岛首批“网红书记”。2023年,在街道乡村振兴数字化培训计划推动下,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书记毅然决定跨界尝试直播带货。毫无直播经验的王同功在街道专业团队指导下系统学习脚本策划、镜头表现和流量运营。他组建了由村干部、青年志愿者构成的直播团队,将村委会议室改造成简易直播间。

  王同功在茶园介绍峰山西村种植的茶叶。

  “王哥庄大馒头名声在外,直播的效果很好,过年的时候大馒头特别受欢迎。”王同功告诉记者,在大馒头的销售旺季,他就直播卖馒头;崂山茶上市的时候,他就到茶园里去直播,让大家看到崂山茶的种植环境。

  直播本地农产品“出圈”后,王同功不断探索创新直播销售的新方法,将场景直播和文旅消费融合,把卖产品升级为“卖风景”,由此实现差异化乡村直播。

  比如,他把峰山西村的民宿和“村咖”作为商品挂在直播间,将依山傍水的山间民宿、临海的“悬崖咖啡厅”作为直播地,通过直播将本村的好风光展示出去,为文旅引流。“游客从直播间下单民宿,一下飞机就赶过来。”王同功介绍,很多游客会在村里住上几天,感受海边乡村的宁静。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