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 | 秉持文化内核,打开“清明”节日新形式
2025-04-04 10:29 高新发展集团
曲祥英
又是一年芳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传统节日,由最初的节气逐渐演变为纪念先祖。
当烟雾袅袅的坟前香烛纸钱逐渐演变为云端虚拟鲜花的隔空传递,传统祭祀与现代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碰撞和交融,清明节在祭古思今的同时也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价值。
对自然的顺应和尊重,打开清明的文化内核之“源”。农耕文化中,清明节正值春耕的重要节点,农人们开始翻土、播种,一锄一铲中饱含着一年的希望,这份对土地的认真与热情,传递出了农耕文明中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观念。
赏花经济的兴起,为清明节开辟了新的芳香赛道。明媚春光,全国各地推出了多款赏花路线,无论是名气颇旺的“武汉樱花”“洛阳牡丹”“兴化油菜花”,还是坐落于古镇古村里的梨花、海棠、杜鹃,都说明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寻求到了新的生活体验,享受到了更和谐的生活乐趣。自然之花所爆发出的财富价值,在当今的清明时节,与人们的精神需求高度契合。
对先祖的缅怀和纪念,打开清明的文化内核之“根”。近几年,网络上流行着清明是中国人的“人生教育课”的观点,通过沉浸式的“清扫”“祭奠”,在仪式之中寻找家族历史,增强了亲人之间的情感厚度;在群体纪念之中缅怀英雄过往,强化民族记忆;同时也理解了生命的意义,鞭策着我们要承担责任,珍惜现有条件,发挥价值,创造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