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协同发展跨省调查报告(下):握好“两只手” 迈向“五联通”
2025-04-19 07:29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郑开同城化的“二十年答卷”同样折射出“硬联通”与“软融合”的失衡。郑州与开封已实现“1小时通勤”,但两地涉及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项目,从供给水平到享受规则都有错位。
即便是长三角这个“优等生”,也面临协同发展的“成长烦恼”。如医疗资源共享后,大城市医疗资源紧张,医保费用转到大城市后,小城市医疗发展受限。这种“虹吸效应”与“辐射滞后”的矛盾,凸显出都市圈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上的深层难题。
啃下协同发展的“硬骨头”,在于把握“合”与“分”的辩证法。“分”不是分隔,是分工;“合”也不是合为一体,是形成合力。“该合的合得更紧,该分的分得更优”。
合,需要以协同改革推进协同发展。
川渝两地联动实施197项改革措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京津冀推出86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粤港“政务通办”事项超140项,创新实施“湾区社保通”……
川渝两地联动实施197项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推动准入标准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在更大区域建立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分,就要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彼此错位发展。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地发挥比较优势,在地区协作中实现扬长避短。
基于市场规律的差异化分工、梯度差布局,已在不少都市圈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