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科技创新作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04-20 16:02 大众日报
依托黄河冲积平原的辽阔净空,滨州每年有超330天的优良飞行日数。然而,这里发展低空经济,绝不只靠先天优势,研发制造、产业应用,缺一不可。在高新区,一个智能共享加工中心,把无人机产品试制时间压缩到5天;3044平方公里的试飞空域、标高300米到5000米的多层次无人驾驶航空器立体飞行格局,3.3万平方米的虎跃起降场、1200米跑道的龙腾起降场,为大中小型固定翼、多旋翼等多种航空器提供了飞行试验、生产制造、场景应用等条件,吸引了12家企业进驻。如今,愈发繁忙的天空见证着滨州低空经济产业的起势腾飞。
山东是工业大省,今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8%。当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与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同频共振,山东科技创新展现出“高原之上起高峰”的壮阔图景。而随着《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落地,山东将突破更多关键细分市场,让科技创新从“追赶时间”转向“定义未来”。
用科技“温度”丈量发展高度
4月12日,在位于邹城市的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群智能机器人正不停挥舞着机械臂参加“毕业大考”。打磨、搬运、焊接……通过5个日夜的检验后,这些各怀本领的机器人将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投资的火热赛道。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春晚上会行走、会转手绢的人形机器人也走进大众视野。五花八门的机器人究竟能发挥哪些作用?珞石机器人副总裁王皓告诉记者:“相比于不同的外形,业内更看重机器人的功能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