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名村支书赴潍坊寿光探寻乡村治理新路径
2025-04-21 19:10 大众网
产业赋能:从“单打”到“共富”的治理逻辑
走进稻田镇崔岭西村的智能温室,手机APP实时监控温湿度,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运转,这片曾经的传统农田如今变身“数字农场”。村民崔文亮以5亩土地入股园区,每年不仅能获2000元租金,还能享受合作社30%的利润分红。“现在不用下地干活,收入反而翻了番,有矛盾大家坐下来商量,日子越过越舒心。”崔文亮的获得感,正是寿光“产业兴村、治理强村”双轮驱动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国蔬菜产业的“风向标”,寿光的基层治理始终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一方面,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主导制定37项行业标准,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向标准化、智能化迈进;另一方面,创新“田间议事会”“民主协商会”等机制,将产业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利益分配等矛盾化解在一线。数据显示,寿光市90%以上的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万件,形成“发展靠产业、治理靠民主”的良性循环。
人才培育:从“输血”到“造血”的赋能工程
平度市东阁街道玉泉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汉军寨自然村党支部书记王守都跟着讲解员走进崔岭西村史馆,墙上“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的每一个案例都是‘活教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经验,让我们知道怎么把‘寿光模式’用到自己村里。”王守都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支部领办合作社流程”“人才回引政策”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