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闪电评论|从《沂蒙山小调》看山东传统文化的全球表达

2025-04-22 17:37   闪电新闻

  2025年4月17日,柬埔寨金边的中柬人文交流活动现场,13岁的诺罗敦·珍娜公主用流利的中文演唱中国民歌《沂蒙山小调》。清澈的嗓音、真挚的情感,让这首诞生于山东沂蒙山区的民歌跨越国界,成为中柬友谊的“声音桥梁”。这一场景,不仅是个体的文化共鸣,更是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一次生动实践。从老国王的《怀念中国》到珍娜的《共饮一江水》,从吴哥窟修复到尼山论坛对话,山东以文化为媒,在百年变局中书写着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从乡土民歌到文明对话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山东沂蒙山区,其旋律质朴悠扬,歌词描绘了沂蒙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民生活的坚韧。这首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不仅因其艺术价值,更因其承载的乡土情感与人文精神。珍娜公主的演唱,让这一地方性文化符号升华为国际交流的载体。她通过中文学习、实地探访(如成都大熊猫基地、烟台海边等),将山东的山川风物与柬埔寨的历史记忆交织,展现了文化符号的跨地域生命力。

  山东的文化输出并非偶然。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近年来以“两创”为路径,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全球话语体系。例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连续九届举办,吸引全球600余位学者探讨“人类共同价值”。《儒典》《儒学百科全书》等丛书通过译介工程走向世界,成为海外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些实践表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既扎根于本土特色,又提炼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价值。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