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从《沂蒙山小调》看山东传统文化的全球表达
2025-04-22 17:37 闪电新闻
近年来,从孔子学院“和而不同”的理念输出,到潍坊风筝节吸引30余国艺术家共创作品,再到《沂蒙山》歌剧登陆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齐鲁文化正以多元形式参与全球叙事。
从手造技艺到数字赋能
在珍娜公主的歌声里,沂蒙山的云海、梯田、黑山羊等元素被具象化呈现。这些意象的背后,是山东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产业优势的探索。例如,“山东手造”工程通过创新设计,让鲁班锁从“东方魔方”变为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文创产品;济南老手艺人柳森林研发的“兔子捣药”玩具,将汉代画像石中的文化寓意转化为年轻人追捧的潮玩。截至2023年,山东手造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350万,年产值突破千亿元,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的静态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动态实践。
数字技术则为传统文化插上“翅膀”。在深圳文博会上,山东展区通过数字立体书《走近孔子》还原孔庙建筑,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儒家文化;青岛海尔集团将智能科技与传统生活方式结合,推出能“识别食材”的冰箱、“推荐菜谱”的烤箱,让“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转化为现代生活场景。这种“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模式,既保留了文化根脉,又契合了全球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
从“牡丹外交”到“黄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