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2025-04-24 17:03 大众网
2018年至2023年,曾某等3人采购无标识机芯及假冒“天梭”“浪琴”表壳配件,组装后低价销售。高某等7人通过电商平台从曾某等人处购进上述假冒手表,配备伪造的包装盒、发票等,冒充正品对外销售,销售金额在13-210万元不等。高青县人民检察院通过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大数据模型”,联合公安机关固定电子证据,分析资金流、物流、通讯流,锁定犯罪窝点及人员并及时提起公诉。2024年,高青县人民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判处高某等10人有期徒刑1年-5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4000元-100万元不等。
高新区检察院办理鞠某、吴某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4年,鞠某为承接济南某小学操场项目,指使吴某伪造山东某聚氨酯公司商标合格证并将假冒材料用于施工,涉案金额19.4万元。高新区检察院引导侦查机关固定证据,主动协调民事赔偿,帮助被害单位追回损失并提起公诉。最终,高新区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鞠某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4万元;判处吴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4万元。
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侦办“2.25”侵犯著作权案
犯罪嫌疑人阮某等3人于2022年9月至12月间在拼多多平台注册16家网店,从王某某等3名上家处采购盗版书并向全国销售20余万册。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立案侦查,通过资金流、货物流分析锁定犯罪团伙,抓获主犯阮某并当场扣押盗版书籍80余万册,随后其他嫌疑人陆续归案。2024年12月,周村区人民法院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判处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2年至3年不等,并处罚金10-15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