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广西抗旱一线调查
2025-04-25 06:27 新华社
4月21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上节村村民在给玉米浇水。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近期,广西多地遭遇严重干旱,社交媒体上水库干涸、水田干裂的消息引发关注。
旱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防灾形势究竟如何?接下来旱涝形势会如何变化?“新华视点”记者展开调查。
旱情究竟如何?
广西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地处大石山区,长时间的少雨天气,让原本将山泉水作为灌溉水源的农田一直处于“干渴”状态。
村民刘曾武指着山旁田地里发芽不久的玉米说:“往年这时候都该长七八十厘米高了,现在才刚长过脚踝的位置。”
当下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由于缺乏灌溉水源,不少农作物长势低矮,部分农田因缺水无法翻耕整地,难以播种插秧。
记者走访广西多地看到,由于缺乏有效降水和上游来水减少,部分河流出现断流,水库低于死水位。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弄池村,75岁的老汉陆金田望着干涸的弄池河直摇头。村里一直靠弄池河饮水和灌溉,由于上游来水稀少,这条河已断流超过2个月。“活了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旱的天,大家都盼着能早点下雨。”陆金田说。
截至4月23日,广西气象干旱面积达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3.9%。其中,特旱面积占比达78.5%。此外,广西大部分江河天然来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总体偏少三至五成。
截至4月21日,广西12市的55个县份出现干旱灾害,累计造成43.1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实时值达5.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9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