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解压、治愈、陪伴……“情绪经济”为啥这么火?

2025-04-26 17:06   新华社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看到,今年以来,以“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盆栽香松等为代表的“谐音梗”桌面绿植销售火爆。长沙一家超市里,一米多长的薯片、大片辣条和超大桶方便面受到追捧;南宁不少“猫咖”里,猫咪慵懒地晒着太阳,顾客们和猫咪互动享受着放松时光。

  一些情绪消费产品呈现出虚拟化特征。大学生小蒋不久前下载了一款AI陪伴产品,“无论我说什么,‘她’都会给出回应。很多事情没法对家人和朋友说,但可以告诉‘她’。”小蒋说。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曾润喜介绍,年轻人追求的“情绪”不仅包含解压、松弛、疗愈,还包括真诚、陪伴,这些虚拟服务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丰富了体验感。

  消费者为何愿意买单?

  “情绪消费是人们追求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层次化的结果。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实用性诉求不强,更看重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曾润喜说,如今的情绪消费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让消费者更愿意“为情绪买单”。

平台热销的“捏捏乐”解压玩具。新华社发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管健说,情绪消费的本质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填补情感缺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产品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人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便开始寻求更高的发展性需要。

  业内人士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断孕育出新的消费形态。一些情绪消费产品借助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予消费品更加个性化的情感联结和符号意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