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观察 | 田野间流淌的“经济学”
2025-04-27 11:10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4月19日,在历城区唐王街道的唐王锦鲤产业园,一尾尾色彩斑斓的若鲤划破水面竞逐“鲤王”桂冠。
随着首届中国“鲤王杯”国际若鲤大赛的启动,这个曾以白菜种植闻名的农业大镇,正通过“锦鲤+赛事+文旅”的模式,折射出历城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这场赛事,也正是济南在《2025泉城消费提升行动方案》中提到“实施农村消费挖潜行动 发展‘休闲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的行动缩影。
今年,国家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要重视农村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当传统农业遇上现代商业思维,当绿水青山注入文化创意基因,济南“沉睡”的乡村资源,正在一点点蜕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从消费空间看
城市消费开始向“村”转移
近年,乡村旅游强势“出圈”,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乡村在人们心中总是宁静而自由的,是厌倦了快节奏都市生活后转身投靠的精神归宿。
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场景体验的创新打造,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以说,济南乡村消费的核心竞争力,源于 “山水田城” 的立体资源体系。
首先是从“田间地头”到“舌尖经济”的特产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