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了就发泄出来?情况可能变更糟
2025-04-27 09:21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生气了,发泄出来就好了?原来我们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感到生气、愤怒,此时我们一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而不是让它们在心里憋着。
然而,这种传统的发泄观念真的有科学依据吗?发泄愤怒真的能有效减少愤怒吗?还是它只是一种误导?
202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临床心理学评论》杂志上的研究,提到了我们对愤怒的一种普遍误解,即认为:发泄愤怒是有效的。该研究表明,发泄愤怒可能会让人感觉良好,但这并不能有效地减少愤怒。甚至有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
为什么愤怒很难被控制?
愤怒被认为是最难以调节的不愉快情绪之一,原因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强烈的影响。
从生理角度来看,愤怒能迅速激发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引起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这种快速且剧烈的生理激活状态,就像瞬间升温的机器,想要冷却,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难以被迅速平息。此外,愤怒时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质,可能会受到高度的情绪激活影响,从而影响理智决策和情绪调节能力。
从心理和社会层面来看,愤怒通常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评估。它往往与个人价值观、期望和信念紧密相连。当这些被挑战或威胁时,个体可能会感受到强烈的不公正感和受伤害感,从而加剧愤怒情绪。
同时,愤怒经常伴随着对他人或外部环境的指责,这种倾向可能促使人在愤怒的推动下采取冲动或报复性行为,而不是寻求建设性和理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