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感知日照 | 摆拍出的真善美,砸的是谁的脚?

   赵晓楠

   近日,卤鸭店老板因拒绝卖给顾客变质食物而逃过一劫的视频被各大媒体广泛转发,引起了一场“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大讨论。没过几天,此事件就被爆出系为摆拍,让感叹“人间有真情”的看客们打脸来得猝不及防。

  自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专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此次治理的重点即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四类问题。

  真善美需要被看见、被关注、被称赞,但对一场摆拍闹剧中真善美的称赞则带有着几分讽刺的意味。卤鸭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一方面展现了社会正能量的宣传还不到位,另一方面表现了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制造闹剧的门槛、成本与代价都太过低廉。

  什么时候“好人有好报”变成了需要事例佐证的道理?

  “好人有好报”这句话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做好事后的自我安慰与激励、可以是对好人的一种祝福、还可以是一种倡议,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报”对人们的吸引力变弱了,相比自顾不暇的人生,渺茫的“好报”显得太过缥缈。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回村潮”也悄然兴起。很多人说,回到村里才真正体会到“人情味”。谁家要换瓦、谁家要种地、谁家有个红白事,全村的人都会一拥而上。“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大家的相处全凭一颗赤诚的心。

  看得多了,觉得一切都自然而然;见得少了,才会放弃判断真假只顾欣喜。

  想要避免重复上演如此闹剧,各个环节都需多加注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