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感知日照 | 摆拍出的真善美,砸的是谁的脚?

  自媒体人应自觉规范自身言行,拒绝流量至上。就拿卤鸭事件当事人来说,经过平台事后核查,其账号内有多条店内剧情演绎视频,想要通过夸张的剧情获得流量、提升账号关注度的意图明显。诚然,有了流量就在互联网中拥有了话语权,但歪门邪道获得来的流量必然不会长久,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其反噬、得不偿失。“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在今天已然成为现实,但正因为有如此机会,才应该更加珍惜、更加谨慎地发声,用好自己手中的话筒,把这15分钟用到极致。

  媒体要增强自身职业素养,提高信息鉴别力。事件发生后,各路媒体第一时间争相转发该视频,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对流量的追逐行为。但相对于自媒体来说,媒体的专业性就应该体现在审慎地对待每一个声音。在视频发出后,有许多网民都发现了视频拙劣的摆拍痕迹,这就更加暴露出了媒体信息鉴别力严重不足,沦为了虚假信息的助推器。若媒体能在流量面前保持定力,更早地运用自身专业去质疑、去求证,这场闹剧本该不会上演。

  平台应严格规范审核流程,加强事前介入。平台作为自媒体声音的把关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仅没有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反而自甘成为流量逐客的助推器。审核机制不应该只是一个摆设,网友对平台的天然信任更是平台应加强把关的动力。下一步,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对一些恶意“蹭流量”、恶意炒作的博主坚决说“不”,并采取警告、禁言、封号等相关惩罚措施,让恶意追逐流量行为无处可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