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崂山新发现文物讲述山水间的故事

2025-05-09 15:48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赵佳凝

  在青岛市崂山区,层峦叠嶂与村落街巷间,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文物普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依据严谨的普查标准,崂山区普查队员深入实地对新发现线索开展实地调查。这些新发现犹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崂山区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大门,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石嶂庵:道教文化的百年遗韵

  2024年10月,崂山区文物普查队按计划对崂山白云洞展开实地调查。

  因山路崎岖,队员们早早做足了准备,但一路遭遇的“凶险”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突然窜出的黑蛇、半人高的蜘蛛网、黑黄相间的硬壳爬虫以及潮湿的落叶、被杂草掩盖的坑洼等,都极易导致队员不慎踩空、摔向石壁。大家小心翼翼地穿过既无石阶护栏,又没有“路”的山林,借助体积较小、坡度更为平缓的石头翻山越岭。

  幸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白云洞周边进行调查时,队员们在其西南1.5公里的一处巨石下,发现了一座石制建筑——石嶂庵。

  石嶂庵,始建于明代,又名“石丈庵”。该庵由一座主殿构成,坐北朝南,石结构,硬山式建筑。所谓“石嶂”,因庵前有屏障,自下望之,庵为所掩而不可见。庵西有栖云洞,里面有石柱和废弃的石炕,外面石垒的挡风墙还依稀可见。南下有伏龙洞,洞内黝黑阴森,冷气袭人。传说洞中有大蛇,现已坍塌,当地人戏称两洞为“鸳鸯洞”。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