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李振华:扎根淄博七十载 一片丹心育桃李
2025-05-24 21:00 鲁中网
1980年,高考临近,担任班主任和四个班政治课的李振华,接到一封“父病重,速归”的加急电报。他心情沉重,脑海里是母亲急切的身影,忍不住流下的泪水浸湿了电报,但是想到学校里高考在即的农家子弟,他毅然决定自己先不回去,而让同样备战高考的小儿子替他回去。他对儿子说:“农民的孩子苦读多年,改变命运就指望高考,而你吃国库粮,考不上还可以就业!”于是,儿子委屈地回到南京替父尽孝。紧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促归电报,最终父亲撒手人寰,电报上寥寥数字,却击碎了李振华的心,他跪向南方,号啕大哭。一个小时后,眼睛红肿的他强打精神走进教室,沙哑而富有磁力的声音,又在教室响起……
1982年秋,沂源县成立了一所特殊学校城关二中,108名学生全是落榜生,平均入学成绩28.5分,有26人数学考了0分,李振华当起了第一任校长。看着这些旁人眼里没有指望的“一百单八将”,他提出了“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名优秀生同等重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等新的教育理念,经过努力,学生的毕业成绩跃居全县前列,城关二中一跃成为全市初中学校的一面旗帜,并改名为沂源实验中学。对此,《人民日报》刊发了《爱心滋润后进生》报道,并配发了《校长是关键》的评论。
心存大爱,一腔热忱助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沂源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乡亲们生活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