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进国博 | 袁世祥:千度窑火淬炼大美之器
2025-07-01 10:11 鲁中网
博山,是淄博琉璃的肇始之地。建国以来,一代代能工巧匠秉承祖辈的琉璃遗风,将琉璃技艺发扬光大,缔造了属于淄博琉璃的辉煌时刻。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袁世和他的金祥琉璃,在博山琉璃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上,来自金祥琉璃的琉璃作品和琉璃场景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拍照,擦亮了博山“中国琉璃之乡”的金招牌。
唯有牡丹真国色
“淄博琉璃进国博办展,对我个人和博山琉璃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来之不易、前所未有的机会。这是我们从业人员的认可,也是对淄博琉璃的认可。”这次展览,袁世祥带去了三件作品,和团队在现场搭建了五个琉璃场景,开幕式上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和称赞。
在这其中,耗时最长的当属国色天香的琉璃牡丹花从,是袁世祥用45天完成的作品。最初,国博只给了一个场景搭建的构思,袁世祥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在设计上冥思苦想:“牡丹有代表性,我就想不如做56朵牡丹花象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国博方面的肯定。在袁世祥的设计中,56多牡丹分布在5株琉璃树上,采用了红、蓝、粉等五个颜色,在造型上琉璃与铁艺相结合,打造出奇幻绚烂的牡丹花从的场景。
“和灯工琉璃做的牡丹花不一样,我们吹制的琉璃牡丹更容易炸和破裂,组装时稍有不注意,一朵花就全毁了。”45天内,团队共制作了100朵琉璃牡丹,才挑出了56朵成品进行最后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