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拆解充电宝安全困局:百元成本是道坎,低价电芯埋下隐患

2025-07-02 06:14   第一财经

  拆解充电宝安全困局:百元成本是道坎,低价电芯埋下隐患

  “百元以下的充电宝?我不会考虑,经济账根本算不过来。”充电宝爆雷后,一位从业者向第一财经直言。她强调,在认准大品牌和3C认证的基础上,200元以上的充电宝才是更安心的选择,“单是一颗优质电芯,成本就在50元左右了”。

  电芯作为充电宝的“心脏”,成本占比高达50%。综合多位行业人士分析,一个用料扎实、具备安全保障的充电宝(1万-2万毫安时),合理成本在百元上下。这包括了高品质电芯、具备多重安全防护的主板、阻燃外壳等。若再计入设计包装、渠道铺设、营销等支出,百元价位段产品利润空间极为有限,容易在关键用料上妥协。

  罗马仕此次出现问题的产品价格一度低至70元。在罗马仕召回风波后,B站UP主@究物研社拆解了罗马仕两个同型号的充电宝,发现召回批次的充电宝明显做工更差,缺少温度保护设计,测试可见充电效率差,且外壳并不阻燃。从中可以看到厂商用料不同带来的质量差距。

  行业危机催生换新潮,消费者如何避险?行业认为,充电宝并没有技术门槛,主要在于厂家愿不愿意在成本上花钱。因此,价格成为品牌与认证之外,一个直观的筛选维度。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对第一财经表示,行业当下的问题根源是充电宝企业的内卷和价格战,一味追求低价,传导至上游则是不断压低价格,“电芯厂商不愿意失去单子,又想赚点钱,就可能尝试用较次的材料,最终导致安全问题。”

  成本拆解:百元是安全线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