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岱宗拔群文载道——解码“山岳名城”泰安的文化自信样本

2025-07-14 07:02   新华社

  泰山之重,在中华文脉中如千钧之鼎。秦代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道尽包容;唐代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尽显雄浑。北宋初年,“泰山学派”勃兴——胡瑗创“苏湖教法”重实学育人,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扬儒家正统,石介以《徂徕集》倡革新文风。三先生苦读砥砺,开理学先河,滋养程颐、朱熹,成就齐鲁“斯文之宗”。

  文脉赓续,风骨长存。今日,历史的足音仍回荡城中:岱庙雄踞城央,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建筑群之一,飞檐斗拱间礼乐风华流转千年;东平湖畔戴村坝“运河之心”,引汶入运滋养京杭大运河奔腾至今。

  胜景天成的泰山,更有文化的鲜活传承。

  暮色中,泰安老街泰山皮影非遗传习馆喝彩阵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指尖翻飞、唱腔苍劲,《夸泰山》故事跃然眼前。

  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在表演(2025年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泰山皮影戏被誉为泰山文化“活化石”。范正安将动漫、游戏等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让这门600多年的技艺“圈粉”年轻人,还登上20多国舞台。“让皮影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传承。”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始于山,不止于山,泰安以创新淬炼文化新气象。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