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回收火热,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都去哪儿了?
2025-07-15 09:19 经济参考报
6月28日起,民航局全面执行充电宝新规:凡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型号、批次,一律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
记者在广东、江苏等充电宝产销大省调查发现,新规实施半月来,大量不合规充电宝被机场拦截,引发公众对其流向和处置是否合规的担忧。这些被拦下的充电宝究竟去了哪里?市面现存产品是否安全可靠?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机场查获不合规充电宝逐步减少
今年以来,杭州—香港、舟山—揭阳等多趟航班先后发生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民航局依据国际通行的《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安全技术细则》收紧管控。
新规撞上暑运高峰,各地机场增派人手、加密培训。如东部机场集团制作了充电宝核验标识,在防爆检测点、安检待检区进行初步核查:绿色代表可随身携带,红色代表禁止携带;进入安检通道后再次复核。“新规宣传到位,旅客大多提前自查,近期查获量明显下降。”该集团负责人表示。
广州白云机场亦证实,新规实施首周,查获量较首日减少近六成。记者近日在白云机场T1航站楼看到,安检口回收筐内仅零星几个旅客自弃的充电宝。多位旅客表示,出发前已通过多种渠道核对相关规定。
旅客自弃的充电宝机场方面是如何处理的?记者采访了多个国内机场,东部机场集团表示,机场与有资质的企业签订协议,约定回收处理的充电宝不得流入市场;深圳宝安机场表示,旅客自弃的充电宝会移交给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理中心进行专业处置,避免因不当处置引发安全风险;广州白云机场也表示,对于旅客自弃的充电宝,机场将集中交由第三方专业公司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