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水上乐园,可能“要命”

2025-07-19 20:55   中国新闻周刊

  “景区目的就是承担更少赔偿。”去年刚胜诉的林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7月,她和男友在老家江西信丰县一家刚开的水乐园游玩,最后在螺旋滑梯项目快结束时,滑垫“翻车”,男友左侧锁骨撞向滑道,导致骨折。林红男友住院治疗就花费了1万多元,算上误工费、护理费等,最初他们要求景区理赔3.5万元,被保险公司核减至3.2万元,但景区因承担部分责任而不愿接受该方案,他们只能起诉,历时半年,最终仅获2.5万元赔偿。

  “钢板戴了一年才拆,一遇到阴雨天,骨头还会疼。”林红坦言,维权煎熬不亚于骨折。

  “很多隐患是从建设阶段就埋下的”

  截至目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水上乐园”“人身损害赔偿”为关键词检索的相关文书已达490篇,且每月仍在新增。这些案件主要涉及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因设施安全隐患、管理疏失导致的受伤、染病、残疾甚至死亡事件。

  与之同步飙升的,是遍布大城小镇的游乐场数量。根据广州智立方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数据,早在2017年前后,国内水上乐园已经达到1300多家。

  一位入行三十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内城市建设水上乐园从1985年开始,直到2007年后才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一方面,个别高品质的大型水上乐园开业,让业内真切看到了水上乐园的“赚钱效应”,纷纷加大投资;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以“文旅配套”名义低价获取住宅用地,而水上乐园是文旅项目中投入相对较低、回本周期相对较快的选项。因此,伴随房地产发展,国内水上乐园迎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