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好风正扬万里帆——山东青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5-07-22 10:30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9年,我们进口了一台价值1.6亿元的德国产万吨级电动螺旋压力机,钱花得肉疼啊!”宏达锻压董事长于学宏回忆说,2020年之前,我国大重型锻压设备依然依赖进口,国内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型锻件生产全靠进口设备撑着。

  转机出现在2021年,在政府支持下,宏达锻压牵头多家科研单位院所成立了“中锻智能装备设计院”产学研联盟体,形成“企业出题、院校解题、联合答题”自主创新模式。“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在‘超重型电动螺旋压力机精密锻造智能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上,我们为宏达锻压申报了青岛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获得支持资金300万元。”青岛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高新技术科科长贾伟亮告诉记者。

  “技术创新是场接力赛,产学研用就是最好的接力棒。”于学宏说,通过自主创新,他们收获了累累硕果:宏达锻压的超重型压力机跻身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其万吨级设备造价已降至进口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订单已排到2026年。

  在国有企业创新方面,青岛进一步完善了以创新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聚焦主业,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走进位于青岛海西湾的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巨无霸”。“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氨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完成它的组装调试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技术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佃涛告诉记者,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出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到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谁能在清洁能源船型中率先突破,就能在黄金周期中占得先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