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丨破除形式主义桎梏,为基层赋能增效
2025-07-24 16:50 大众网
高婷婷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也为各级各部门敲响了警钟。
通报的3起问题,每一起都切中形式主义的要害,令人深思。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顽固存在。当“文山会海”成为日常,基层干部每天被各类报表、会议占据80%以上的时间,深入群众、解决问题的精力被大幅挤压;当“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干部的注意力从“做了什么”转向“留了什么”,工作实效沦为形式的附属品;当“考核指标”蜕变为“数字游戏”,基层为迎合量化标准疲于编造数据、粉饰成果,民生温度在冰冷的指标中逐渐流失……这些看似“规范”的流程,实则在层层加码中异化为捆住实干手脚的枷锁,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繁琐形式中渐渐模糊,严重制约基层创造力。
“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这句话直截了当地表明,再多的虚假、虚空都比不上一个实实在在。做学问如此,干事创业亦如此。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减去束缚干事创业的“形式枷锁”。
以思想革命破除“唯上思维”。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解决问题必须从“头脑”入手。要推动各级干部树立“群众满意”的政绩标尺,将“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转变为“走进田间地头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