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举办分论坛: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2025-07-26 07:3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机收减损是全链条节粮减损的重要关口,通过机收减损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十分可观。”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指导处处长胡顺平介绍,以中国的小麦为例,小麦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挽回粮食损失125万吨,相当于增加种植面积20万公顷。机收损失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的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为3%、4%、5%,2021年分别降至2%、3%、4%,到2024年,已经降至0.93%、1.76%、2.06%。“2021年以来,3年间挽回粮食损失超2500万吨,按照原粮计算,够1.3亿中国人吃一年。”

  先进的农机装备是机收减损的重要基础。“合作社现拥有拖拉机、耕整地与收获机械等各类农机装备400余台(套),在春管、‘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作业关键时期,我们对100余名机手开展驾驶操作技能培训,同时,引入北斗导航辅助驾驶、作业在线监测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作业质量的全面提升。”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说。

  “非洲农业缺少足够的设施设备,目前粮食的机收水平比较低,所以在产后阶段损失率很高。希望中国的农业机械企业能够帮助非洲提升机械化水平。”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伙伴关系司亚洲处处长程诚说,目前已经协调了三家中国企业,有6种型号的拖拉机、收割机在非洲进行测试与准入。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关注到,中国在粮食存储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技术进步,帮助中国极大降低了产后的粮食损耗。“两个月前,我参观了一处中国的储粮设施。他们的粮食损耗率已经降到了不到1%,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赵兵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