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荣誉彰显菏泽文旅硬实力
2025-07-30 09:47 大众日报
□记者 赵念东 报道
本报菏泽讯 今年上半年,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紧抓发展机遇,围绕优供给、惠民生、促消费、强品牌等核心任务精准发力,全市文化旅游事业亮点频现、成果丰硕。
在品牌建设与典型培育方面,菏泽收获颇丰。巨野县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东明县小井村成为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菏泽古船保护修复项目获评全国十佳文物修复案例,山东梆子《闯幽州·点将》入选“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彰显了菏泽文旅的硬实力。
艺术创作与公共文化服务双轮驱动,市民文化生活愈发精彩。新创《沉船记》《合欢树下》等3部戏曲作品,复排《白蛇传》等传统曲目,为戏曲舞台注入新活力。“百团千场”戏曲巡演、“国色芳华”牡丹节会演出等活动持续升温,《只此青绿》等高品质演出引爆市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优化,4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投用,近5000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超3000场“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文化“两创”扎实推进,文物与非遗保护成果显著。文物保护机制不断完善,“成武县博物馆官场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获评全省优秀示范案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现村庄到达率、实地文物复查率双百。非遗保护再创佳绩,新增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稳居全省首位;非遗月、非遗文创市集等活动带动相关产品收入近140万元,让非遗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