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承古启新境 笔下有回声——曹忠志书法艺术的探索之路

2025-07-31 11:31   大众网

  随着年岁渐长,对汉字的亲近感与日俱增。待到八九岁,笔之于他,已如伙伴般熟稔。一次在父亲写春联的间隙,少年时的豪情竟不自觉地奔涌于笔端,挥就“奋进有为”四个遒劲大字。这看似随意的书写,实则是志向与天赋的初次闪耀,悄然埋下了未来深耕墨池的伏笔。孩童的奇思妙想亦融入对文字的探索,当《少林寺》《武当》风靡之时,他巧妙运用双钩法勾勒片名,在晚自习时桌洞中以光影演绎“电影”。这充满童趣的尝试,正是他早期解构汉字形态的独特启蒙。

  步入军营,书法便成为他淬炼意志、服务集体的重要载体。尤其从排长到连队政工主官,推动军事文化建设成为职责所系,书文也成为他做好战士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发挥着凝聚兵心、提振精神的作用。行军拉练途中,于旷野山川间挥毫书写鼓舞士气的巨幅标语,成了他独特的“战斗”。“心中有谱,才能写好大字。看似简单的书写,考验的却是书写者的气度和胸怀。”他深谙此道。1996年秋,在驻训地的一次险峻地形上,他全凭胸中丘壑,笔走龙蛇,用大排刷一气呵成写下“练精兵、上档次、争一流”的豪迈口号,其恢弘气势令首长和战友惊叹。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军旅生涯赋予他的沉着气魄与应变智慧的结晶。“每逢大事有静气”,书法亦成为他心灵的砥柱。有时面对困惑与压力,捉笔而行,在点画的提按转折间,心绪得以平复,思虑渐归澄明。于他,书写即是修身,笔锋所向,亦是心路历程。

  岁月流转,2023年担任寿光市文联主席,爱好与工作双向奔赴,他对书法的认知也超越业余爱好范畴,逐渐实现了从感性沉浸到理性洞见的转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