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物新发现|这座老水塔,藏着中匈友谊与农机时代的记忆

2025-08-01 18:04   大众新闻客户端

  那时候匈牙利专家与中国工人一起调试设备、交流技术。“翻译很少,有时遇到语言不通,就靠手势比划,外国专家们手把手教我们修机器,连吃饭都要端着碗凑在一起。”赵德双回忆,水塔旁的空地上,时常举办技术交流会,中匈两国技术人员围着图纸讨论的场景,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山东拖拉机厂原副厂长张景生介绍,中匈友谊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是上世纪50年代中匈两国技术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时,匈牙利派遣专家来到兖州,带来了先进的拖拉机及配套设备,而水塔的建造正是为了满足工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保障厂区的正常运行。拖拉机站投入使用后,不仅承担了周边数十个村庄的耕地、播种、收割任务,更成为当地培养农机手的“摇篮”,许多农民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方向盘、发动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变身为操作机械的技术工人。水塔的存在,也让“中匈友谊”四个字具象化。随着时代发展,拖拉机站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演变为后来的山东拖拉机厂,但水塔始终矗立在原地,它见证了兖州农业从“靠天吃饭”到机械化耕作的跨越,也记录了中匈两国的真诚合作,成为比文字更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