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速内外贸一体化进程!青岛重点培育100家“三同”企业发展“三同”产品

2025-08-04 07:0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走出办公大楼迈进厂房,在冷冻水产品、调理食品等多条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同时赶制来自国外和国内市场的一笔笔订单。张德岩告诉记者,像现在这样在同一个生产车间赶制同样的内外贸产品已是常态。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各种资质认证审核,产品销往日本、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年销售额超10亿元。

  福生食品公司调理食品生产线上,工人给鳕鱼片“拍X光片”。吴帅 摄

  海外市场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兼做国内市场?

  张德岩坦言,国内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原因,内外贸“两条腿”走路对公司长远发展更有利。

  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多年,张德岩原本对转做内销信心满满,没想到刚试水就“碰了一鼻子灰”。起初公司面向国内市场推出了一款以菠菜为主原料的速食汤产品,产品还没卖出去多少,就因为不符合国内标准而吃了“罚单”。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在产品标准、认证要求上的显著差异,如同一道无形的墙,让企业深陷“内外有别”的困境。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砂轮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几年在开拓国内市场时,同样遭遇标准不一的问题。“同一产品符合出口要求,却不一定符合内销要求,导致部分客户投诉、退货,国内市场没打开,信誉度反而迅速下降。”万基万公司砂轮生产部科长金成勋说。

  标准难统一、品牌市场辨识度低、销售渠道建设难、消费者偏好差异等,都是出口企业转内销后遭遇的“水土不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