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天山作证!德州援疆十年绘就鲁兵同心兴边长卷

2025-08-06 18:55   大众网

  对于自己口中“懂礼貌、情商高”的兵团孩子们,魏玉萍非常喜欢,令其不舍的是,她的援教工作将于暑假结束,好在青蓝工程让她的价值得以持久发挥。“通过手把手传帮带,山东老师给我们带出了一批带不走的师资。”校长薛音告诉记者。已经当上班主任的当地年轻老师马雪双感慨道:“如果不是跟山东来的老师学习,我成长不会这么快。”

  老师和医生们还运用互联网,与各自援派单位常态化开展“同上一堂课”“同会一次诊”等活动。从外出求医到家门口看专家,从考试不及格到兴趣驱动提分,山东援疆人才用组团式帮扶啃下了兵团农场民生短板的硬骨头。

  与此同时,大家也在援疆一线收获了成长与进步。产科医生刘雅琦入疆后,从诊疗到手术再到善后,由于各种“杂活”都得自已承担,专门自学了“医疗垃圾的处理”课程,同事调侃她是“会专业技术的保洁大姐”,她自己也认为那些在原单位接触不到的事务,对于全面系统地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大有裨益。

  产业协作双向奔赴,“纸上蓝图”变实景

  民生改善,离不开经济发展。魏先军是德州市援兵团干部人才领队,他将“十二师(驻乌团场)与乌鲁木齐总体规划拼合图”“兵团五一新区产业空间布局图”等图表挂在墙上。“这都是天天在思考的问题,任实职就得担实责!”已是二次援疆的他,深知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已和战友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