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合力守护!暑期帮青少年筑起心理健康的三重防线
2025-08-07 15:04 海报新闻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10-19岁人群中,有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占该年龄组全球疾病负担的15%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面临着身体、情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变化,加上暑期生活节奏的改变、社交活动的减少等因素,部分青少年可能会陷入抑郁等情绪困境中。
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且还有可能会限制他们成年后的发展。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特别容易遭受社会排斥、歧视,甚至污名化,或是出现教育问题、冒险行为和身体不适。因此,重视青少年的情绪调适刻不容缓,充分利用暑期为孩子建起心理健康的防线。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从生理角度,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雌激素、睾酮等激素水平剧烈波动,直接影响情绪调节中枢,导致情绪敏感、易怒或抑郁;睡眠节律紊乱(如褪黑激素分泌延迟)也会降低情绪稳定性。
从心理层面,部分青少年出现自我认知偏差,既想独立又怕被否定,容易因为成绩、朋友关系、外貌等问题焦虑;家庭沟通障碍或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控制或忽视),会进一步加剧情绪波动。此外,社交媒体营造的“完美幻象”与现实落差,也易诱发自卑或虚无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青少年成为情绪问题的高发群体。
哪些信号提示青少年可能存在情绪困扰?
生理信号:持续失眠或嗜睡、食欲骤变(暴食或厌食)、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且常规检查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