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盗用资质、虚构交易,多地审计报告披露以旧换新存在骗补等问题

2025-08-07 15:40   界面新闻

  国家正着力推动在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提价骗补、恶意套补等乱象。日前,多个省区市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成为审计重点。

  此前,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介绍,中央财政于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30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

  审计发现,部分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和严格。少数企业涉嫌骗补,如云南5户家电销售企业,利用审核部门不核查商品物流信息等漏洞,通过安排员工及亲朋到店刷卡但不交付实物、再全额返现等手段,虚开大量销售发票、交易凭证等,以此骗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71.21万元。

  在地方层面,此类现象也被审计发现。北京市2024年度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显示,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和相关国债资金使用方面,部分商品涨价增加财政补贴。5家企业未按规定向市商务局申请价格调整,采取变更商品编码、搭车上传套装商品或服务的方式上涨备案价格,销售1.35万件商品,增加财政补贴277.11 万元。

  此外,部分人员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非实名买家通过借用或盗用个人购买资质、编造虚假地址等方式,批量购买3万余件、总价 2.47亿元的商品,涉嫌骗取财政补贴,其中电脑(含学习机)品类商品占比达99.95%。以个人消费者名义购买的5206件商品订单,发票购货方却显示为企业、机构,享受财政补贴668.36万元。3名已故人员资格被盗用或冒用,补贴资格通过“京通”小程序被领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