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陷专利诉讼风波 中国储能行业为何竞争频频变官司
2025-08-07 16:32 新华网
事实上,储能企业的良性竞争并非遥不可及,以技术突围的路线在储能行业也已初见成效,以押注下一代电池技术为例,初创企业如卫蓝新能源、珈钠能源正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而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已应用于贵州兆瓦级储能电站,成本较锂电池低30%;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侧储用户挖掘,也已从电网侧的低价竞争,转向工商业园区“储能+需求响应”的服务;出海破局、抢占海外高附加值市场方面,比亚迪储能早已凭借美国UL认证,在加州独立储能项目中标,价格达1.2元/Wh,是国内市场的1.7倍。
以此次被诉讼侵权的海辰储能为例,其从一群工程师 “三无创业”开始,用五年时间专注储能赛道,经历了行业周期、出海破局,市场地位逐年攀升,从2024年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TOP3,到今年上半年继续攀升至电力储能全球TOP2。
在技术创新上,海辰储能2022年就率先布局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产品研发,并于2023年底顺利发布,引起市场不小关注;在不断创新突破中,公司又基于同一系统架构平台,针对2小时场景需求,将1175Ah产品衍生定义出1/2尺寸的∞Cell 587Ah 产品,并于 2024 年率先发布,完成了不同时长场景的全面布局,构建起差异化创新的竞争优势。正是这些硬核突破,公司4000多项专利构筑起技术护城河,尤其在长时储能领域的领先布局,让海辰储能快速逆市崛起。
面对同行业带来的价格战、专利战等内卷压力,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在最近的公开信中呼吁储能各企业应该恪守竞争自律,彻底摒弃“产业霸凌,内卷内耗”的狭隘逻辑,把精力放在技术创新的突破上。储能行业的未来理应回归良性竞争,共同守护新能源行业的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