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魏晓曦:用孩子的视角探索自然、感受生活

2025-08-08 10:13   海报新闻

  当一位作家的案头始终放着素材笔记本,记录着“我的天空,我的云与飞鸟/雀麦草和野玫瑰果……”的诗意片段,当她为创作《桦树鱼》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工作,花费5年时间完成构思、落笔和终稿。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其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展现林区生活的厚重,又能用孩童视角解构出生命哲学的轻盈。

  魏晓曦,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七批签约作家。自文学的种子在诗歌与散文里生根发芽,那些对语言张力的痴迷、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最终都化作了滋养童心的土壤。近日,记者专访魏晓曦,共话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初心、探索与思考。

  双重浸润下的创作根系

  初二时订阅的《诗刊》《散文诗》等文学期刊,伴随了魏晓曦的整个中学时代。“儿童文学创作与其他的文体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诗歌教会她用最浓缩的文字承载最丰盈的情感,而散文让她懂得如何在自由的笔触里舒展观察。这种早期的文字训练,让魏晓曦在儿童文学创作时,天然的具备了捕捉童心微光的能力:《爱马的外公》里,小女孩与外公骑马、打马蹄铁,枸杞、窑洞在沙漠阳光下的质感,给文字附上了独有的沙粒温度;《桦树鱼》中,冰河淙淙、林涛起伏、伐木声声,字里行间皆是伐木工人的生活气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